查看原文
其他

芬兰废除分科教学?假新闻背后对教改的渴望和焦虑

视角学社 2022-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芬兰吧 Author 钱文丹

作者:钱文丹

转载:芬兰吧


从上周开始,陆陆续续有十几个朋友向我求证“芬兰正式废除中小学分科教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学科教学的国家,继而完全采用现象式教学”这些新闻的真伪。


假的,假的,假的。不知道怎么,过去几年内这则假新闻每隔半年就疯传一次,辟谣了也没用。不止是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疯传。这事早在2015、2016年就惊动了芬兰教育国家级部门——


01

“我们没有取消分科教学”


早在2015年,芬兰教育和文化部就对外做过一次声明:“我们没有废除学科教学。”


但这个事情也确实不是没有缘由的。芬兰当时准备进行一项教育改革。全芬兰的学校要求开展一个叫做跨学科的学习模块,同时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现象式教学”(即Phenomenon-based Learning)。这个改革的目的的确是意在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隔离,但却没有像那些假新闻说的那样的夸张和大胆。事实上,它的要求仅仅是在一个学年里面进行一次现象式教学模块,而每一次的学习时长则是在两到四周之间。并且,开展周期内,有的班级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开展;有的班级则是分散开展,例如每天1、2个小时左右,当天既有学科教学,又有现象式教学。


图为芬兰教育和文化部的说明


有意思的是,这次最早的说明用处不是很大。关于芬兰完全取消分科的谣言继续在全世界转播,搞得芬兰国家教育署(原名为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16年11月14日又出来辟谣一次:“芬兰学校没有废除学科教学”。


声明中称,芬兰即将取消分科教育的话题被很多国际媒体报道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分科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取消,只是从2016年8月开始对义务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声明中还表示:“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横向能力和跨学科工作能力。所有少年儿童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式,而这种学习的内容将由各地自行根据情况拟定和实施。”


图为芬兰国家教育署官方辟谣


所以,真相是——分科教学仍然占据芬兰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取消。但同时,芬兰中小学会在一定时间内实施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和补充。


从2016到2020年,四年下来,如果非要给一个比例的话,我姑且把分科教学划为90%左右,现象式教学划为10%左右。大家一定要看到,芬兰不是一个激进的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可能全盘推翻旧有模式,不可能赌上一代孩子的未来命运去搞颠覆性的教育改革。他们也是在一定范围内摸索和改革。如果以后你再看到关于芬兰教育的激进言论,一定要当心、存疑。


一个对教育负责的国家,不可能那么激进。


事实上,芬兰在用“双管齐下”模式培养孩子21世纪需要的横贯能力。


第一管就是分科教学。分科教学本身没有问题,它是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跨学科学习的基础,不把这个基础打牢,再多的综合也会流于表面。


第二管是现象式教学。现象式教学是跨学科,是综合性的探究式学习,它重点在于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融合贯通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跨学科”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离不开分科教学的知识储备,反之,在现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某一学科知识欠缺,也会强化他/她的分科学习。


分科和跨学科结合,这才是真实的芬兰教育。因为分科教学能从纵向上,让学生在每一学科内部,深入发展知识和技能;跨学科学习能从横向上把不同学科融合,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打通学科边界,连接课程学习与社会生活,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是只有现象式教学能培养孩子的横贯能力,分科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横贯能力。这才是芬兰教育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的借鉴。


02

这则谣言杀不死背后


我自己知道这个谣言已经有四年了,很早在朋友圈里做过一些辟谣。后来我的师友坦佩雷大学蔡瑜琢老师、赫大教育学院王岩博士,及北师大滕珺老师在明远教育书院公众号上也专门辟谣过一次。


我印象还有数次其他的人辟谣。但这个谣言生命力真的很顽强,屡次死灰复燃,每隔一段时间都出来一次。好几次都是十万加的转发。我突然在想,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老是杀不死这一条谣言呢?


不得不说,这条谣言只所以能传播如此之广,大概是因为它契合了人们心中某部分对教育的不满和对理想教育的期待吧,也折射出大众对教改的渴望和焦虑吧。这也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现象,其他国家的很多媒体也同样对这一谣言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总是对现实教育有某些不满的地方,期望它变得更好,于是当一个看似可以改变教育的方法出现在眼前时,便十分乐意去传播和分享。这一方面满足了自己对理想教育的期望,另一方面同时又能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一次鞭挞。


我自己从事芬兰教育的分享和教师培训工作有些日子了。有大量的家长和老师会来向我陈述他们的苦恼,并询问有怎样的机会能够来芬兰接受教育。是的,最近这些年,芬兰教育非常受到大家的推崇和仰慕。芬兰教育也的确有相当多做的很出色的地方,我今年出版的新书《这就是芬兰教育》会有很详细的论述。但我还是想说,能让教育发光的办法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处。


其实芬兰教育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完美和神奇,它只是努力做好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了,对啊,我们的教育做不好很多基本的东西。其实我想说,中国的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的不错了。就高考来讲,它确实做到了对教育公平它能发挥的最好水平。其他的不公平情况,已经超出高考的能力范围了。


最近这几个星期,我开展了我独立的第一次芬兰教育落地项目。感谢前来参加我项目第一期的十几名学员,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系统的把我自己对芬兰教学法的感悟、思考、实践与中国教师及家长的需求进行对接和落地。我们系统学习了芬兰教育的一些精髓,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体验和启发式的环境中大家一起建构学习的,包括我自己。我带领学员体会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但我也教学员不要为跨学科所困。我希望学员能够去理解知识,但同时也创造机会让他们记住一些知识。后续的一些日子里,我会陆续分享自己这一段经历的感悟,还有学员的学习感悟。这个星期是项目的最后一个星期,我还有不少事情要去准备。但我对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很有信心的,以后进一步探讨。


03

给教育者的一点小福利


虽然那些谣传的文章夸大了现象式教学或者说跨学科模块的学习时间和比例,但芬兰的确是引入了现象式教学的学习模块。


我自己也参与过给中国教育者的芬兰现象式教学教师培训。比如2020年6月份,我协助过赫尔辛基大学科瑞斯蒂·龙卡教授团队给中国教育者开展一个月的现象式教学法培训课程。2020年8-9月份,我在自己的《芬兰高参与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之中国教师培训项目》中同样采用了现象式教学法让学员做PBL项目,切身体会到如何让学员在问题驱动下,在探究式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


这里顺便想给大家分享下芬兰现象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以芬兰六年级“世界五大洲”这一主题的现象式教学为例——


第一步:班级有25个学生,教师把他们分成5个组。每个组都代表一个洲。第一节课,教师会把自我评估量表和同伴互评量表告诉学生。这背后仍然是评估在驱动学习,只是评估的侧重点放在了能力和素养上、学习过程上。


第二步: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团队都要去思考因所在洲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事情。所有小组都想到了:气候、动物群种、植物群种、文化、宗教、种族、国家和语言。个别小组还想到了历史大事件对所在洲上国家形成的影响,但最后并没有采用。取而代之,把时差和货币放进去,因为要发展数学计算能力。


第三步:这个主题也在英语课中开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制作一份关于这个洲上有趣地方的旅游广告。


第四步:这个主题在音乐课中开展。学生去获得全球音乐文化。


整个项目持续了四周。在这个周期内,每周的生物课、地理课、数学课、芬兰语课、英语课和音乐课都用来做这个项目。其中生物课、地理课、数学课、芬兰语课这四门课程是一位教师教,还有另外的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所以是三位教师”交叉“带领学生完成了这个项目。


如果你还不过瘾,我们再来看高中生以“联合国”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一群高二学生模拟召开联合国会议,3-4个学生一组,团队作为国家代表,就人口发展、城市化、全球气候变暖这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发言。过程涉及:联合国的运行机制(职责、战略目标、五个常任理事国、国际关系等;各国家的政策、经济发展,认识社会文化的差异;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演讲能力等等。


图为芬兰高中的模拟联合国会议

两个案例背后的共性是:整个现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搜集、处理、分析不同文本信息和知识;还要在沟通过程中学会分工、学会合作、学会为了团队共同目标而妥协、学会提供论据合理化自己的观点、学会批判性思考他人的观点和建议等等;更要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习社会情感化技能,比如当他人反对你时你的情绪如何调整,当你自己跑偏后如何自我调整学习等等。


这些正是21世纪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写在最后的话


也许有人会按耐不住地问一句:“芬兰现象式教学听起来很好,它能否为我所用?”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美设计的、是适合所有人的教学法,现象式教学也不例外。它对于那些缺乏自律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有很大挑战,因为当没有外力帮助这些学习者时,他们更倾向于偷懒、无从下手、甚至放弃学习。


在教师“放手”和学生“自主”之间有个度,芬兰一直在调试那个“度”。这个“度”也是中国教育者难以在短期内学会现象式教学法的难题。


两期培训下来,40多名中国教育者被芬兰现象式教学后,我们看到了机会也看到挑战:


机会是——这是一场从“以知识为导向”的课堂向“以能力和素养为导向”的课堂的变革运动,掌握这套方法,便站在了教育变革的领头地位。芬兰教育虽然不完美,但这已经是人类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其他国家所能看到的未来教育的样子,可能不过是芬兰教育现今的样子。


挑战是——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再到“以学生为主导”的现象式教学,背后的实质是放权,是学习的权利越来越大地放在学生手中,学生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这场变革不仅仅是课堂内教师放弃控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事,更是教育管理者、决策者的事,因为这背后涉及重塑学习环境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重塑评估系统以支持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养、重塑教育管理模式以实施分布式领导。


道阻且长,但前方有光。


相关阅读:

学习的终极意义

耗时15年,涉及2.6亿学生,揭开影响学习成绩最关键因素

美国明星教师的55条班规:十分落地,更超有创意



作者:钱文丹,原载:芬兰吧。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